来源:陕西日报【第16版】
恒达微波是一家民营企业,但它不仅承担过神舟五号地检测试设备的研制配套任务,而且其研制的“微波LD天线”与“微波应答机天线”还分别安装在“天宫一号”和“神舟八号”飞船舱外。如今,在西安航天基地军民融合产业方阵中,不独“军转民”项目获得了快速发展,“民进军”项目也在迅速成长——“神舟八号”上的“民企造”微波天线——民营企业恒达微波的航天梦
本报记者 王向华 2015年,是恒达微波成立的第22个年头。用恒达公司的语言:这是我们三期创业的阶段。 “一期创业也就是第一个十年,卖的是‘伍捍东’三个字,业务员出去说‘我是伍捍东派过来的’,就可以拿到一些订单;二期创业的第二个十年,卖的是‘恒达微波公司’,一句‘我是恒达微波公司的’也能拿到订单;现在是三期创业阶段,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‘恒达微波’这个品牌。” 恒达公司的掌门人伍捍东已是花甲之年,但依旧精神矍铄。作为全国知名的微波专家,自1973年入北京理工大学学习微波技术专业以来,伍捍东就有了一生从事微波技术研究的微波梦想。谈起他40多年来所从事的微波技术研发工作,伍捍东神采奕奕。在他眼里,恒达微波与其说是自己所创办的一家公司,倒不如说是“传承微波技术”的一所学校。 在恒达微波公司,不论职位高低,员工见到伍捍东,更愿意亲切地叫他一声“伍老师”。 创新创优 民企也做航天梦 由于微波技术和航天工程的准入门槛相当高,许多人不曾听说过民营企业也能参与航天工程,即使参与也只是提供外围配套产品。但就是这样一家成立于1993年的民营公司——恒达微波,打破了这一惯例,多次参与到国家航天工程中。 早在2003年,恒达微波就成功承担了神舟五号地检测试设备的研制配套任务,是“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重要研制配套单位”;其后参与我国首部空间交会对接微波LD的研制,其研制的“微波LD天线”与“微波应答机天线”分别安装在“天宫一号”和“神舟八号”飞船舱外,为“天宫一号”与“神舟八号”飞船的成功对接作出了贡献。 公司创始人、技术出身的伍捍东,几乎参与到公司的每项产品研发设计的重大环节中。40多年来,一直从事微波技术的研发,其系列化产品设计思路,突破一点迅速展开的开发策略,使恒达微波产品迅速发展到13000多个规格型号,并发表科技论文60多篇,现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、研究生导师、微波分会委员、天线分会委员、西安市劳动模范。坚持并专注于一行的信念,让恒达微波公司的发展获得了业内极大认可,作为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的陕西元素,屡获业内嘉奖。 事实上,公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,在1993年公司创立之初,因经营和投资失误,曾一度陷入濒临破产边缘。但就在最艰难的时刻,伍捍东也没忘却心中的专业梦想。在随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中,伍捍东协助查找和解决西安东站铁路驼峰LD撞车问题,“一天一夜的现场调查分析,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。并在其后两个月内为生产厂家完成了20多部现场LD的技术改造。”后来他研发出的新一代“毫米波铁路驼峰测速LD”,经过石家庄铁路东站一年的实地使用实验,通过了铁道部通信信号总公司的技术鉴定。其后这项技术转让给天津铁路信号厂,获得30万元的转让费,自己企业也因此获得新生的基础。 “其实嫦娥三号也有我们的产品。”伍捍东很自豪,“将来嫦娥五号也会有我们所设计的产品。”已经走过21个年头的恒达微波,用民营技术为国家发展作出了不俗贡献。而在公司核心研发人员、时年62岁的伍捍东看来,“最大的危机感恰是技术的传承性。”他说,目前在中国,本科开设微波专业的学校少之又少,正因为微波专业的生涩难懂,这一门槛较高的领域技术人才更是紧缺,“微波技术的书过去被称为‘天书’,微波充满空间而又不占有空间,看不见摸不着,还能携带信息、能量,穿透介质,是一个奇特的物质。” 为此,恒达公司在引进硕士生、博士生等高技术人才的同时,伍捍东作为研究生导师也肩负数责,与几所大学合作,亲自手把手带教学生,并在公司内部强化技术培训。“他们的成长进步,就是技术生命的延续。”伍捍东如是说。对于未来发展,伍捍东思路清晰:“将通过2015年、2016年的努力,把品牌建设作为方向,强化品牌效应;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技术传承力度,把公司技术资源对外合作、对外开放。比如,成立‘创新工作室’、‘恒达微波奖慈基金会’等平台,将微波毫米波实验室、微波毫米波天线实验室等对外开放,以此来加强同业内外人才的交流合作,互通有无……” “民进军”生发成长 “军转民”快速发展 在航天基地军民融合产业方阵中,“民进军”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,西安恒达微波技术有限公司、陕西诺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0余家民营企业纷纷进军军工市场,为航天基地军民融合增添了一抹新绿。 与此同时,“军转民”项目在航天基地也得到了快速发展。2014年,航天基地以民用航天为代表的军民融合产业不断壮大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新区正式启动运营,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“WX导航与时间频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”等3个项目基本建成,产业带动作用逐步显现。同时,新开工航天六院新能力建设项目(二期)等6个军民融合产业项目,全面构筑军民融合产业高地。 截至目前,西安航天基地依托航天六院、四院在液体、固体火箭发动机特种技术及材料研发技术,围绕石油石化、工程机械、复合材料、特种金属材料等领域,重点发展新型特种泵阀、页岩气压裂设备及工程服务、液力传动、热能工程应用、印刷包装、双金属复合管、智能装备制造、3D打印等应用设备和产品,已聚集航天远征、航天华威、航天华阳、向阳公司、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的工业智能机器人项目等20多项军民融合企业和项目。在WX应用领域,重点项目30余项,合同总投资逾170亿元,已聚集航天五院西安分院、西安WX测控中心、总参测绘所、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、中科院遥感所、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、中煤航测遥感局、中国普天等大型龙头企事业单位,初步构建了WX通信、导航及遥感等产业方向,产业集群特色凸显,产业链条初步形成。在日前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组织实施的2014-2016年北斗WX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发展专项中,西安航天基地成为此次国家专项中代表关中区域的唯一示范区。 截至2014年底,西安航天基地初步形成了航天及军民融合产业、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产业三大产业集群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家,并保持了较高发展速度,工业产值由2012年的79亿元增长至163亿元,稳步迈上百亿元的发展台阶。目前,在建以及前期筹建项目为96个,总投资约840亿元,其中,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项目数量和投资量均超过1/3,成为国家航天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。 据了解,2015年,西安航天基地将重点实施“产业优化、科技引领、民生改善、服务提升”四大工程,走集约绿色发展道路,不断加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优势,努力推进开发区质量规模双升级。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,工业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。
|